文章分享

Article Sharing

被蘋果、谷歌打趴 Garmin為何還能起死回生做到世界第一?

2月1日,70歲的台灣國際航電(Garmin)董事長高民環旋風般地到了台灣。近年鮮少公開露面的他,這次除了回台參加集團尾牙,也為了他創辦的公司跨入30周年慶生。

似乎是怕年輕員工對他不熟悉,在開場致詞時,還特地自我介紹了一番:「30年前,有一位40歲的旅美台灣人,就是我本人。在一位好友的介紹下,認識一位50幾歲的美國人,就是Gary(共同創辦人)。」幽默的介紹,逗得滿場笑聲。

這一天,高民環不忘加碼台下每位員工一人萬元的大紅包。有能耐一次砸5千萬元起跳的紅包毫不手軟,高民環的來頭,自然非同小可。

他創辦的Garmin最早從航空GPS導航起家,美國商業雜誌《富比世》(Forbes)曾稱他是「一手掌握世界天空的人」,其後從航空領域延伸應用至航海、汽車導航,居陸海空導航霸主,又轉進戶外、健身領域穿戴式裝置,在利基市場做到全球第一。

Garmin手錶在利基市場有多夯,從去年《今周刊》發行人謝金河帶團前往北韓考察可看出,他提到過了中國邊境城市丹東之後,所有人的手機訊號瞬間消失,對外聯繫全部斷線,心中忐忑不安時,大家伸出手看手錶,四個人全是可以衛星定位個人所在位置的Garmin!

低調內斂的隱形富豪
企業曾被唱衰,卻造王者傳奇

這樣的成績,讓高民環在《富比世》2018年富豪榜淨資產達34億美元(約1054億元台幣),全球排名679名。長達10年未曾接受台灣媒體採訪的他,可說是一位低調隱形富豪。

然而,高民環率領的Garmin曾因智慧手機和免費地圖應用程式崛起,隨著股價崩落而市值大跌9成,沒想到,它卻在蘋果和谷歌的產品擠壓下,一步步上演「王者再起」的傳奇。

先來看Garmin締造的傳奇,究竟有多厲害。

它,車用導航產品,在2008年時貢獻集團7成以上的營收,去年則不到2成;反觀2008年僅貢獻約1成營收的戶外、健身穿戴式產品領域,2018年營收占比則大幅提高到近5成,成功補足車用市場失去的嚴重缺口。

它,可以從衛星導航的「B2B」市場崛起、稱霸;靠穿戴式產品「B2C」市場扳回榮光,不但依然保有導航市場的龍頭地位,還成功打入新的車用前裝市場;遊刃有餘在「B2B」與「B2C」的能耐,放眼業界實屬少見。

它,大膽投注研發,研發費用占全年營收的17%,卻能守穩高毛利,2018年前三季毛利率達59.2%,比台積電高近11個百分點。

3900億元的逆襲
「要做就做全球第一」

翻開近日公布的2018年財報,Garmin最新營收33.47億美元、創歷年次高,近日股價更一舉漲逾80美元,居近10年新高,市值10年來更大幅成長127億美元(約3937億元台幣)。

成功演出「3900億元的逆襲」,Garmin為什麼能贏?

「你一定要做到全球第一,否則沒有生存空間!」高民環接受《今周刊》獨家專訪時不諱言地說。正因為對世界第一的嚴格追求,Garmin才能因應市場環境變化,克服生存危機。

時間回到2007年,當時的Garmin早就繼航空、航海專業導航市場後,做到車用PND(可攜式導航器)的市場龍頭,2007年股價更創新高到120美元;幾個月後,卻因蘋果推出第一代iPhone搭配Google Map導航軟體,股價一路下墜……。

受到蘋果、谷歌衝擊
PND市場萎縮、市值落谷底

接著谷歌也發布免費地圖和導航App,Garmin其市值也在2009年摔落谷底,2年內大跌9成,足足蒸發237.8億美元(約7371億元台幣)。但卻沒有淹沒,為什麼?

「公司內部並無信心問題,從創立以來,我們一直有個很長的MUST DO專案清單;新產品、新市場的開發,一直是我們的重心與能力。」高民環說。

《富比世》觀察,解救Garmin免於「滅絕」的是——穿戴式裝置。確實,早在2003年,Garmin就推出第一個穿戴式產品。

面對穿戴式產品的新領域,高民環對研發人員的要求是:「沒有勝算不如不做」、「要做就做到世界第一」。高民環拿著工程師寫出來的上千條程式「逐條看、逐條討論」,如何調整修改得最好。

保持「下雨天的準備」
提早研發布局、切入穿戴領域

Garmin為什麼能贏,和它一直保有危機意識有關。一定要有「下雨天的準備」,是高民環的經營堅持。進一步展現在戰略上,便是一路從航空、航海布局到車用和戶外、健身穿戴裝置等市場與產品種類的多元化。持續投資未來,讓Garmin從初期每年4到5個新產品,目前進階到每年維持近百個產品計畫。

如同高民環所說,在晴天時不忘布局雨天、投資研發未來技術,藉此不斷替公司打底新的競爭力,不但迎來了持續開花、結果的好日子,也是台灣許多站在十字路口的企業,向外拚突圍時學習的好對象。

威博娛樂城

回上一頁

合作伙伴

Best Partner